余姚王阳明故居,摄于2019.8.11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一代大儒王阳明,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后,病逝于江西南安大庾县,随后其灵柩被护送回故乡浙江绍兴安葬,程煇所撰《丧纪》(《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详细记录了归葬过程。王阳明灵柩所经之地,各路达官显贵、门生故旧,纷纷前来吊唁,盛况空前,展现了其巨大的影响力。
绍兴王阳明墓,摄于2023.10.14
嘉靖八年(1529)二月初一,王阳明灵柩运达杭州,浙省高官几乎倾巢出动,悉数到场祭奠,场面可谓盛大,《丧纪》载:“丁卯,榇抵杭州府浙江驿,布政潘旦、刘节,参政胡缵宗、叶宽,参议万廷彩、庞浩,按察使叶溥,副使傅钥、万潮、党以平、何鳌、汪金,佥事孙元、巴思明、梁世骠、江良材、林茂竹,都指挥使刘宗伟,都指挥佥事李节、刘翱、孙仁、王佐,杭州府推官刘望之,府学教授陶贺,仁和县主簿曹官,富阳县主簿李珍,教谕黄宁,训导程大有、王裕,莆人知县黄铭介、子黄中,百户施经,各就位哭奠。”读到这段时,笔者顿时觉得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马上联想到杭州飞来峰的一方摩崖。
程煇《丧纪》·丁卯·杭州府浙江驿
明代“桑溥等题名”位于飞来峰青林洞外壁,普通游客不易发觉,笔者在飞来峰访石不计其数,直到2021年12月18日才和褚信武兄一同确认其内容,覆刻在了南宋咸淳元年(1265)闰月“潜说友题名”字龛内,两刻字迹犬牙交错,较难辨认。潜说友,就是主修《咸淳临安志》的那位,据阮元《两浙金石志》卷十三记载,潜说友分别在杭州龙泓洞(今现场确认,实际在青林洞)、石屋洞和龙华寺留下过三方摩崖题名,其中石屋洞和龙华寺的早已损毁不存,仅有青林洞这方残存。承蒙褚信武兄分享,得知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数据库录有该刻拓片(名为“飞来峰题字”,道光年间金石僧六舟释达受所拓),原刻与拓片相结合尚可识出全文,释文:
潜说友/君高父。/咸淳乙丑闰月望题。
嘉靖戊子秋季,浙江按察/使泽山桑溥,副使凌川傅/钥、五溪万潮、颍东党以平、/雁峰何鳌、芗南汪金,佥事/南江孙元、钝斋巴思明、南/皋梁世骠、斗峰江良材,同/游于此题名。
飞来峰青林洞“潜说友题名”和“桑溥等题名”,摄于2022.2.12
“潜说友题名”和“桑溥等题名”拓片(图片源自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数据库)
“嘉靖戊子”即嘉靖七年(1528),清代黄易《武林访碑录》中录有“桑溥等题名”释文,略有瑕疵,其中“秋季”误作“季秋”、“何鳌”误作“何鏊”。客观地来讲,“桑溥等题名”直接沿用旧龛覆刻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宋刻“潜说友题名”,是极不厚道的。承蒙奚珣强兄分享,又得知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数据库还录有一张名为“桑溥傅钥等题名”的拓片,文字内容与青林洞这方“桑溥等题名”完全一样,但两张拓片显然不是出自同一方题刻,推测第二方刻在杭州别处,两刻镌石时可能使用了同一模板,惜笔者至今尚未找到第二方实物。
“桑溥傅钥等题名”拓片(图片源自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数据库)
题名中的十人,除“桑溥”一人外,其余九人和《丧纪》中所列人物完全对应,且排名顺序都是一致的。为何单单“桑溥”和《丧纪》中的“叶溥”不一致呢?名倒是一样的,只是姓不一样。由于石刻相对于文本记载来说更加可靠,笔者十分怀疑《丧纪》所载有误。为了澄清这个问题,笔者稍做了一点钩沉辨析。
首先,查询了“桑溥”的资料,字汝公,号泽山,濮州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仕至浙江按察使,以忤浙中权贵落职,万历《濮州志》卷三有其传。
其次,在万历《杭州府志》卷十一·会治职官表·浙江等处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嘉靖·七年下找到了“桑溥,濮州人”。此外,摩崖中的副使五人和佥事四人,和职官表所载也是对应的(府志中作“何鏊”有错别字,实为“何鳌”),也就是摩崖和府志可相互印证。
万历《杭州府志》卷十一·会治职官表·浙江等处提刑按察司
最后,再来查查“叶溥”,明代嘉靖时确有其人,字时用,浙江处州龙泉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广济知县、南京兵科给事中、福州知府、建昌知府、山东按察副使、江西参政、江西右布政使,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十一年(1532)致仕,光绪《龙泉县志》卷十有其传。叶溥并无在浙为官的经历,且按照明代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叶溥作为浙江人,不可能出任“浙江按察使”这个职务。事实上,王阳明归葬那会儿,叶溥时任江西参政,在南昌也参与了吊唁,据《丧纪》:“辛卯,榇抵南昌府南浦驿,建安府镇国将军宸洪、太监黎鑑、御史储良材、参政叶溥……各就位哭奠。叶溥、赵渊、王暐、张元春、齐昇,又各特举焉。”叶溥专门写了祭文,也收录在《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
综上,笔者可以确认《丧纪》中的“按察使叶溥”实为“按察使桑溥”,造成此误的原因,是与“参政叶溥”搞混淆了。《丧纪》是一篇基础文献,在关于王阳明的学术研究中时常会被引用,但“按察使叶溥”这个小讹,鲜有人会关注到,笔者以摩崖考证为切入点,方才顺便将其纠出,这也是摩崖证史的一个鲜活案例。
南明山石梁“党以平等题名”,摄于2022.2.26
最后顺便提一下,青林洞那方题名中的副使“颍东党以平”,同年在丽水南明山石梁上也留下了一处摩崖,楷书,释文:
嘉靖戊子孟冬十有二日,/大观察颍东党公以平,张/燕南明山,时水部仁和一/泉邵经邦,偕弟验封进士/玉泉经济,同游雁宕过此,/奉饯席,回记如右。
邵经邦《游南明山记》(《弘艺录》卷二十六)记载了此游和题石之举。党以平,字守衡,号颍东,钧州人(“钧州”后更名“禹州”),正德九年(1514)进士,嘉靖六年(1527)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分巡温处兵备道),官至右副都御史,乾隆《禹州志》卷七有其传。访石就是如此,不时会碰到石刻中的熟人,相顾无言,原来是你。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 撰,徐爱 等编辑,谢廷杰 汇集,《王文成公全书》,隆庆六年(1572)刻本。
2. 阮元 编录,《两浙金石志》,道光四年(1824)临海洪氏刻本。
3. 黄易 录,《武林访碑录》,上海图书馆藏丁氏八千卷楼本鄀公钟室钞本。
4. 李先芳 修,《濮州志》,万历十年(1582)刻本。
5. 吴自新、刘伯缙 修,《杭州府志》,万历七年(1579)刻本。
6. 顾国诏 修,《龙泉县志》,光绪四年(1878)刻本。
7. 邵经邦 撰,《弘艺录》,康熙二十四年(1685)邵远平刻本。
8. 邵大业 修,《禹州志》,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作者:清兄(姜建清),曾为山痴,今为石痴,在荒寂斑驳的石刻中寻找故事,在尘封弥久的故事中品味古今。
▼延伸阅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