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护航:依法能动履职 服务保障‘两个先行’ ”杭州市检察机关2022年度案例讲述会暨好故事发布会上,10位一线检察官生动讲述了9个办案故事。
今天请大家一起来听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庞赛讲述的《一棵树的价值》——
2022年6月1日,杭州中院开庭审理了王某某破坏生态公益林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由检法两长出庭,法庭当庭判决被告王某某赔偿生态损失费用共计35187元,并公开赔礼道歉。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案在生态损害评估上,首次引入了碳汇的计量方式,同时这也是浙江省首例提起“购买碳汇”诉请,并被法院判决支持的案件。至此,两片相隔几百公里的林子,因为一个“碳”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
“我花钱买的树,不砍我不就亏了?”这是本案的主人公王某某在讯问笔录里讲的第一句话。在浙江有一句土话叫做“判青山”,意思是买卖整片山上的活立木。2018年,王某某花了15.3万元,从村里12户农户手上判得150亩左右的山林。办完采伐许可证,做完采伐设计,这才发现当中有部分的山林是国家级的生态公益林,属于不能砍伐的范围。
“怎么办?钱都给了,也不好去人家那要回来,这不砍不就亏大了……”“反正采伐许可证都批下来了,这公益林紧挨着商品林,往里面砍一点应该也不会有人发现的吧。”没想到这一念之差触犯的是法的底线。经鉴定,王某某滥伐杉木面积总计20.76亩,折合立木材积94.616立方米。2020年,建德市人民法院认定王某某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5000元。此外,王某某还面临着高额的民事公益损害赔偿。
“我的山,我为什么就不能砍?”
2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棵树到底有多少价值?”我的当事人告诉我,一棵树他才能赚几十块钱,没有人告诉他,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总价值可达到196000美元。一棵树所带来的生态价值,可远远超过经济价值。
生态公益林正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森林区块。我国《森林法》和《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规定》都明确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更新和低质林改造;严禁在省级以上公益林内采伐林木。所以生态公益林并不归属于哪个人,破坏生态公益林损害的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
3
2020年,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王某某滥伐生态公益林案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滥伐公益林的案件并不复杂,生态修复加功能损失赔偿为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通常做法。一个简单的案件直到我们的办案组踏上那片山的时候,变量出现了……
我们看到的不是光秃秃的山头和密密麻麻的伐桩,我们脚下是连路都找不到的灌木丛和二代新生林覆盖郁郁山林,混交林里的“择伐”痕迹,在原地修复中已然慢慢抚平。其他树还在,土壤和环境没有明显破坏,挑着砍树的生态功能损失该怎么算?如果按照通常9项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方式,价值很高,虽然合法,却并不合情理,显然无法被当事人所接受,也无法与其他案件所区分,达到损害与责任相适的效果。
我们咨询了多位森林生态方面的专家,最终提出了在生境未完全破坏前提下,可以用固碳量为损失主体,并引入碳汇计算方式进行评估的设想。经多次现场勘察、专家论证,最终结合该公益林的实际功能,选取了固碳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项指标进行价值核算。并在固碳指标计算上首次引入了碳汇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进行换算,最终计算出生态损失共计35187元。
4
案子总算有了方向,但是如何真正将生态损害赔偿金用于生态,成为多年来杭州检察始终探索的问题。为了破解大部分生态损害赔偿款无法用于当地生态修复的困局。办案组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本案引入了碳汇的计算方式,能不能更进一步,直接对接碳汇市场,用于购买碳汇呢?
可是去哪买?怎么买?向谁买呢?国内虽然有碳汇交易渠道,但也处于起步阶段,跨省购买,也无法实现用于当地生态的目标。正当我们打算换思路时,得知了我省林业碳汇交易平台有望在年底落地的好消息,为了从制度上实现交易的可操作性,检察机关多次对接省林业主管部门,最终推动将“生态损害赔偿”列入我省《碳普惠减排量管理办法》适用范围中。
2022年12月1日,在全省首批浙林碳汇项目集中交易会上,该案正式完成认购签约。将该笔赔偿款认购我省山区26县352吨森林碳汇产品,既助力共富示范区建设,又实现修复生态的目标。杭州检察通过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探索森林生态价值更好的与森林产品价值转化,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守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