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令人向往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一定是细微处特别见精神特别有味道的城市。
年终回眸,澎湃新闻尝试从一座园、一条河、一个村和一杯咖啡的时光更迭中寻找上海全面提升软实力、努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新格局: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11年前,人们在烟花中惜别黄浦江畔那场持续半年的盛会。11年后,一座以“世博文化”为名的公园在人们的期盼中即将开放。
2021年12月,俯瞰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申园。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建于上海世博会原址上的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城区最大沿江公园,于2017年9月开建,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为让老百姓尽快享受到公园建成的成果,占地85公顷北区率先开园。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主体建设将于2023年底完成,在2024年实现全园开放。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呈现了从世博会园区到城市中心生态体验区的转变,在另一个维度演绎着“永不落幕”世博会。公园7大主题园区内,3万棵高大乔木密集分布,不仅拥有国内首座国际一级标准永久性马术赛馆,还有全国最高、上海市区唯一一座48米高的人工双子山……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平面图
江南园林申园回归古朴
北区率先开放的景观有舞动广场、静谧森林、时光印记大道、世博花园、音乐之林、中心湖、后滩滨江、申园等。以历史水系、工业记忆、世博肌理为代表元素,叠加森林、湿地、草坪,形成了“水、地表、人文、自然”多重层叠景观。其中,最具亮点的莫过于“园中园”——申园。
静谧森林位于公园东北部,面积约16公顷,是公园最大面积的生态涵养林。
静谧森林
后滩滨江面积约23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
申园整体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格局,占地5公顷,规划为北山、南水、东园、西苑。步入其中,亭台楼阁依次进入眼帘,耳畔是潺潺水声,让人感觉瞬间从大都市回归古朴典雅的江南之境。园中八景,个个意韵深远,它们分别是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
申园采用园林“借景”手法,依山傍水,既与整座公园氛围契合,和豫园遥相呼应,又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氛围契合,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申园八景之一松石泉流
申园美景
申园八景之一醉红映霞
申园八景之一烟雨蓬莱
四大世博场馆华丽归来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对世博会4个保留场馆进行了改造,在北区核心景区“世博花园”内,四座场馆错落分布,十分醒目,它们分别是“生命树”俄罗斯馆、“森林和堡垒”卢森堡馆、“游戏棒”意大利馆、“水上庭院”法国馆。在保留改造后,四大场馆将被打造成为文化教育、展览展示的新空间。依托四大保留场馆,世博花园以樱花环道串起精致花园、海棠花甸等观景特色,通过自然与文化承载,展示世博记忆。
原俄罗斯馆(前右)从外观上看颇具异域风情,它的设计主题为“城市与人”。
原法国馆通体洁白,设计主题是“感性城市”,灵感来源于“雅致的生活态度”,欣赏关于城市和生活艺术的法式风情。
原卢森堡馆全身深棕,设计灵感来自“卢森堡”在中文里“森林和堡垒”含义的联想。
原意大利馆全身通透,设计主题为“人之城”,灵感取自上海传统游戏——“游戏棒”。
“双子山”的由来
从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公布伊始,南园的“双子山”就备受市民关注。关于双子山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上钢三厂的所在地,废弃的钢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一座六七十米高的山,在山顶能看到龙华机场里飞机的起起落落,此后钢渣山被铲平。2017年,上海在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设计意见期间,一名上钢三厂的退休老职工提出了重建一座山的想法,既能回溯历史又能登顶饱览浦江两岸美景。这一想法最终被采纳。
世博文化公园所在地曾经是一座钢铁厂
如今,市民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作为公园一大标志性景观,由两座高度不等的山体组成的“双子山”已渐露雏形,最高峰已“长”到36米,次峰也有24米了,最终将高及48米,预计明年初结构封顶,明年底竣工。除此之外,世博文化公园还设有大歌剧院、温室花园、国际马术中心等配套休闲去处。此次公园北区开放以后,世博文化公园将进入运营管理和建设并举的新阶段。
双子山效果图
投资自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不竭源泉。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式的努力,上海的人均绿化面积已从当初的“一双鞋”“一页报”“一张床”扩大到了如今的“一间房”——截至2020年底,上海拥有406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49%,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各种形式的绿地、林带、口袋公园等,不断增添着城市的“绿意”,实现着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的美好愿景。
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这座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园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演绎。
海报设计:祝碧晨
精彩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