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入乡创新模型首发 沪甬“校村共创”工程在宁波奉化落地

2025-04-21  A+ A-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宁波校友会青年下乡实践基地在宁波奉化区四岙村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沪甬两地探索“高校+乡村”协同发展的“校村共创”工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片云边沃土向上海高校发出铿锵邀约:让青年智慧赋能乡村,让学术成果扎根田野,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活动在四岙村的青山绿水间举行。奉化区农业农村局现场解读了青年入乡政策,从创业基金到生活保障,全方位解决高校青年入乡的后顾之忧。大堰镇党委副书记吴科阳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大堰镇将以政策为帆、以服务为桨,全力搭建青年返乡创业的舞台。相信这次与上海交大宁波校友会的携手,定能为四岙村注入更多智慧与活力。

 

作为从上海到宁波的四岙村乡村CEO,也是上海交大校友的杭州壹嘉文投创始人楼海文,以身示范将高校智慧注入青年入乡实践。他在地运营2个月,已引入青年人才5名,其中党员比例达70%。共创招募一期更是招募了8名青年,分别来自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外高校。楼海文的实践既彰显了沪甬“跨域人才共育机制”的协同效能,也昭示了宁波“让青年与乡村双向成就”的招才新范式。

此次“村校共创工程”首创了“高校+校友会+乡村”三栖融合模式,既全链条服务:以“校友产业导师团”“实践基地”“微型孵化器”为支柱,为青年提供从智库支持到项目落地的闭环支持;生态化路径:依托大堰镇“山水画廊”,聚焦生态、康养、艺术领域,探索“两山”转化新实践;青年主导:构建真实创业场景,让青年从参与者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宁波交大校友会秘书长郭云英表示,四岙村只是起点,未来将复制这一模式,让更多青年和高校与乡土共生共长。

同期举行的“牛棚边流动的话筒”乡野沙龙上,区镇领导、乡村CEO、农创客、校友会围绕“青年入乡”的困难或成功经验议题展开了自由分享。沙龙形式创新,如同青年入乡的路径一样不拘一格。大堰镇吴书记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则涉及战略规划、品牌运作、市场营销、融资支持等诸多经营环节,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也是大堰镇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招募“乡村CEO”的直接原因。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